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這一含金量看似不低的證書,拿到手卻并不難。根據介紹,記者可以在2月底報名4月份的考試,培訓為線上視頻教學,3月前為線上考試,題型比較單一也會給考試提綱,學員可以在短時間內“速成”。耘笛教育銷售人員打包票稱,“一次通過考試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我們上一期班的考試通過率是在85.2%?!?/div>
在銷售人員的描述中,證書有著官方權威機構背書且工作前景優越——國家工信部會頒發人才卡,考試通過之后直接錄入到國家雙碳人才數據庫?!熬透鷮W歷一樣,在網上隨時隨地都能夠查詢到,企業需要這方面人才會在人才信息庫主動聯系您?!薄皥竺膶W員反饋,幫助中小型企業撰寫年度碳排放報告收入在5萬-6萬元?!?/div>
調查中,貝殼財經記者聯系了耘笛教育的另外一名銷售人員,對方同樣標榜“發證機構是工信部”。
銷售人員口中所謂“國家工信部頒發的兩證一卡”。
不過,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銷售人員提供的一份所謂“工信部官方認證”證書,落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至于“工信部備案的招生單位”這一說辭,記者也只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關聯的“尚工行動崗位能力適應評測”中查詢到了相關授權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頒發的證書樣本。
針對“工信部官方認證”這一說法,貝殼財經記者多次致電“尚工行動崗位能力適應評測”,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考試發證和工信部無關,授權的培訓機構用‘工信部頒發的雙碳證書’此類描述肯定不對。
該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他們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的
第三方服務平臺,授權培訓機構用“工信部頒證”是“工信部嚴禁的說法”。
而針對是否對這些宣傳問題進行監管,這名工作人員稱,“宣傳上的違規操作我們一般會在官網上通報”。此外,其透露,這些證書性質為培訓證書。
多家機構認證碳排放管理員,只是培訓證書?
培訓機構“擦邊”工信部并非個例。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中創興碳(
湖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興碳)同樣宣稱“國家單位工信部頒證”,銷售人員也拋出“頒發證書同時會下發人才卡”“通過考核的學員將統一被納入工信部人才數據庫”等誘惑。
實際上,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組織實施了工業強國建設素質素養提升“尚工”行動,并確定了一批培訓任務承擔機構。貝殼財經查詢官網看到,中創興碳和耘笛教育均為其培訓任務承擔機構,而銷售口中“國家單位工信部頒證”則為“尚工”行動的雙碳崗位能力評測項目。
針對培訓機構宣傳“越界”,貝殼財經記者多次致電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截至發稿時,暫未接通官網電話。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市面上不少廣告宣稱可以發放碳排放管理相關證書,涉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湖北碳
排放權交易中心等機構。
不過,市面上碳排放管理相關證書大多只是培訓證書,獲客方式則是外包給了外部公司,社交平臺上充斥著攬客信息。貝殼財經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透露了考試意愿,多個博主及銷售人員主動聯系稱“您發個電話,這樣報名可以算我的推薦,不然就白忙活了”。
早在2021年3月,人社部將碳排放管理員列為18種新職業之一。2023年9月,人社部、生態環境部共同制定了碳排放管理員國家職業標準。
根據人社部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管理機制,碳排放管理員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評價權限由各省人社廳負責。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通過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遴選備案的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實行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忌梢缘卿浡殬I技能等級評價機構公示查詢系統,查詢備案的評價機構相關信息。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參考樣式。圖片來源:人社部微信公眾號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劉軼芳教授參與了人社部碳排放管理員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制定,她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我所知,如果一個單位不屬于人社部門備案的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那么頒發的碳排放管理員證書就不能在人社部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系統可查,所發的證書也肯定不是人社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論現在的證書名稱為何,從實際性質上來說,都屬于培訓證書?!?/div>
企業招人看重經驗,發證亂象需調查“背后靠山”
機構通過虛假宣傳攬客,利用的是人們對雙碳行業的盲目追捧和對證書作用的誤解。
貝殼財經記者搜索招聘網站看到,與碳排放管理員相關崗位的要求描述中,大多未強制要求相關證書。記者咨詢零碳園區咨詢、第三方檢測與認證服務等多家涉及碳排放相關業務的企業了解到,碳排放管理員證書在招聘和用人過程中并未起到篩選作用。
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行業內并不是認準碳排放管理員證書,用人時我們更看重實際經驗,比如說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上有沒有署名,有沒有做過能耗數據采集與處理等實際業務?!?/div>
另有用人單位表示,在招聘中不會將碳排放管理員證書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這只是一個加分項,證明你了解過這個行業,我們更看重經驗與一個人的潛力?!?/div>
劉軼芳表示,目前市場上扎堆發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市場需求與
政策紅利驅動使然。國家雙碳戰略下,碳排放管理員作為國家雙碳戰略執行的基礎技術從業人員,被列入國家職業大典,說明從業人員需求基數大、需求缺口大;其次,求職者就業焦慮與投機心理被放大利用。通過“高薪掛靠”等失真宣傳,讓培訓學員誤以為通過短期考證實現職業轉型或兼職增收??傊?,發證亂象本質仍是市場需求激增與行業規范缺失的產物。
一位雙碳領域資深人士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雙碳領域培訓需要從多方面注意和選擇,比如要謹防培訓機構虛假宣傳,“零基礎、高薪資、保就業、落戶口”是一些培訓機構的慣用伎倆,以此來欺騙想進入雙碳領域的初學者,獲取高額利潤。希望相關部門調查培訓機構的“背后靠山”,現在部分“背后靠山”也存在管理不嚴格,只要部分培訓機構給足了年度合作費或者是與培訓機構談妥單個證書價格,就任由培訓機構為所欲為,對培訓生也不進行實質性的考試,就頒發培訓合格證書,這些是不負責任的一種體現。
在這位人士看來,目前,培訓內容千篇一律,實操性內容極少,大部分為理論?!皣?a href="http://www.rtdnjhn.cn/jienengjianpai/"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節能降碳工作已經將近30年,我國的能源、產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涉及政策、技術、市場等多個方面,短期培訓只能提供框架或部分技能,無法全面覆蓋。所以初學者要分階段系統化學習,持續學習與資源整合,切勿急于一時?!?/div>